园区概况
更多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简称郑州高新区,位于郑州市主城区西北部,是1988年河南省启动筹建的第一个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全区生产总值564.6亿元,常住人口55.68万人。区域拥有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4所一本高校,设有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7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30家国家级孵化载体,381家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和893个省市级以上科研平台。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注册各类市场主体8.7万家,其中企业7.1万家。形成了“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累计培育上市公司21家(存续14家)、81家新三板企业、782家四板企业、1803家高新技术企业、30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56家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认证企业。
一、主导产业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围绕构建“4+4+4”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聚焦以智能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数算产业、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四大未来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持续壮大,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更加顺畅,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产业集群正加速集聚。
1.智能传感器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智能传感器产业跻身国内先进行列。截至2020年底,高新区传感器领域相关企业达到3011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6.7%。“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已形成全国领先的智能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拟规划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明确“一点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聚集了汉威科技、新天科技、光力科技、新开普、天迈科技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球气体传感器领域前列。
2.网络安全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初步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基地。辖区内的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均设置了信息工程、信息技术类院系和学科;深耕培育和重点招引了新华三、长城计算机、启明星辰、芯盾网安、向心力通信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群暨360中原总部项目落地并加速建设。
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网络安全领域相关企业达到1232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2.7%。布局了清华紫光、长城计算机、芯盾网安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启明星辰华中大数据总部等落户,积极培育安全可信领域未来增长点。持续优化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地、网安科技馆等园区和场馆,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业融合的产业生态。
3.北斗应用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北斗应用产业培育成效凸显。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北斗应用领域相关企业达到760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1.7%。高新区获批全国唯一的北斗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揭牌成立河南省GIS协会卫星导航工作委员会,形成了以天迈科技、威科姆、思维自动化等上市挂牌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60余项卫星应用专利技术,参与19项北斗授时应用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4.新材料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0年底,高新区超硬材料领域相关企业达到1838家,约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4.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获批“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等国家级称号。基本形成骨干企业各具特色、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群体,拥有富耐克、中南杰特等为代表的上游材料企业,以新亚复合超硬材料、锐力超硬材料、博特硬质材料为代表的下游生产企业,以金海威为代表的装备生产企业。尤其在超硬材料领域,直接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超硬材料领域研发创新实力全国领先,集聚了行业内70%以上的中高端创新资源,拥有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中钢金属制品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成功创建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检验检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科技创新
1.科技创新推动情况
一是创新引领型企业快速成长。截至2023年11月,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已累计培育上市公司21家(存续14家)、81家新三板企业,782家四板企业,49家省级、90家市级、300家区级上市后备重点企业,3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58家瞪羚企业,134家潜在瞪羚企业,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24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03家高新技术企业、30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56家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认证企业。
二是创新引领型人才队伍逐步增强。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集聚各类科技人才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博士200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汇集院士22人(含驻区院士13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拥有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4所一本高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调查结果,郑州高新区常住人口54.6万人,其中,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46.5%,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密度中部领先。
三是创新引领型平台稳步推进。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27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381家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和893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先后引进建设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医工所,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0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2.培育和特色产业园建设情况
自2008年以来,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以园区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2019年国家高新区评价中,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孵化载体在孵企业数以3400家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五位,建立了电子大学科技园(东区)、大学科科技园(西区)等孵化器,以及电子电器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原广告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
3.特色产业集群谋划、发展情况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聚焦智慧产业,坚持智能传感、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北斗导航等主导产业定位,深入开展产业研究,全面启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平台搭建和环境营造等工作,谋划“一产业、一规划、一展会、一学院、一政策、一基金”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初具形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打造全国智慧产业领域“排头兵”。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